2018學校第一學期校本研修工作總結精選范文2篇
學校教科研管理工作能夠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為學校的教育發展更上一個臺階。我們要不斷的開展各種各樣的培養活動,為了教師的自我發展。下面是小編帶來的2018學校第一學期校本研修工作總結精選范文2篇,快來看一看吧。
第一篇
一、扎根指導思想,尋求最優達成
“學校的活力來自教師的活力,學校的實力來自教師的實力,學校的魅力來自教師的魅力,學校的發展來自教師的發展”。以青年教師發展班為抓手,促進學校教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系列化,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狠抓落實,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學校的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二、結合我校現狀,切實落實計劃
全校80名專任教師中,35周歲以下的教師有65名,整體看來,以年輕教師居多。優勢與不足并存。
優勢方面:教師知識水準起點較高,思想觀念較新,思維定勢較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熱情高、干勁足,上進心和創新意識強。
不足方面:由于工作時間不長,缺乏教育的實踐鍛煉,經驗少,業務不成熟,教育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
根據我校現狀,我校目前工作中心仍舊放在教師培養方面,故設立以下教學目標:
1.深入落實青年教師發展班,根據計劃積極開展各項培養活動。
2.大力開展理論培訓工作,重點做好“菜單講座”和“校內講壇”的安排,為教師成長助力。
3.深入開展論文寫作指導工作,并根據不同專題開展1-2次相關培訓,為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反思、總結指明方向。
4.規范引領課題研究工作。邀請專家、同行等進行經驗傳授、撰寫指導,為教師的自我升華提供鋪墊。
三、分段深入學習,扎實教師基本功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
教科室帶領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定期組織各種培訓,充分利用“江蘇教師教育”等網絡資源,并為教師提供理論書籍《班主任基本功》、《心平氣和地教一年級》等,通過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注重新教師的培訓工作,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努力提高他們的課堂實踐能力。
本學期,還充分利用好區級“菜單”講座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點菜”,邀請專家給教師進行“菜單講座”,為更多的教師專業成長助力。
2.精心規劃、實施教研課(以語文學科為例)
我校繼續以學校規范建制為契機,以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南,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化“帶教師、進課堂、育學生”的三項舉措,提高教師常態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提高教師投入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和能力。借助“春華杯賽課”,我校教研課全面開啟。
為此,我校著重以青年教師發展班為載體,初步建立起學校的骨干教師隊伍;以展示課、匯報課為平臺,提高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以兩組組長為龍頭,逐步實施精細化管理;以課外閱讀為引領,展開各項學生活動;以六年級調研為契機,展示學校的教學質量。
本次匯報交流課,鼓勵各科教師將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總結、反思,并形成文字材料,在教研活動中交流研討。教研活動要有針對性,力爭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效果良好,參加教師均有收獲。教研組長要切實負起責任,活動不走形式,不拖時間。
3.教科研能力提升,尋求持續的發展
正常開展論文寫作培訓評選、菜單培訓講座等各項教科研工作。
以各級論文評選活動為契機,就某一專題進行1-2次專題培訓活動,并邀請專家到校進行專題杯賽論文寫作指導,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加,認真充分準備,促進教科研能力的普遍提高。
4.常規工作緊抓不懈,抓緊“菜單庫”的建立
除了接受區級“菜單”專家老師的指導幫助以外,我們也鼓勵本校老師充實“個性化課堂研究、學科教學、德育研究、科研方法、教師成長、學校內涵發展、團隊建設、陶行知思想實踐、教師優秀科研成果分享、學科教學成功經驗談”這10個板塊的內容,網羅本校教師近3年來,在黃浦杯、教海探航、師陶杯、區、市個人課題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或核心期刊發表等的文章,建立本校的“菜單庫”,形成校內各學科的“優師榜”,并進行“校內菜單”講座。
5.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教育的發展需要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并能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年度我校繼續對教師進行微課培訓,協同信息處對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進行相關技術培訓指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掌握技能,保證微課技術在課堂上的逐步滲透和使用。
6.個人課題的持續推進
根據要求,個人課題的研究重點從擴大參與研究的數量轉向提升個人課題的質量,通過網絡管理、過程管理、多層次交流等途徑規范管理,促使個人課題研究常態化,提高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工作效率提升的貢獻率,推動課題與課堂相結合,課題與學生發展相結合。為了規范引領課題研究相關工作,教科室邀請專家上級來對我校有這方面需求的老師給予指導,并安排有相關經驗的教師同事傳授自己的心得體會,讓老師們能做到心中有底,能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在打好基礎的鋪墊下為打造校級精品課題做準備。
四、整合缺憾,奠定有序之路
1.建立校級“菜單庫”,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助力
除了接受區級“菜單”專家老師的指導幫助以外,我們也鼓勵本校老師充實“個性化課堂研究、學科教學、德育研究、科研方法、教師成長、學校內涵發展、團隊建設、陶行知思想實踐、教師優秀科研成果分享、學科教學成功經驗談”這10個板塊的內容,網羅本校教師近2年來,在黃浦杯、教海探航、師陶杯、市個人課題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或核心期刊發表等的文章,盡快建立本校的“菜單庫”,形成校內各學科的“優師榜”。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一方面還未落實到位,接下來需要花點心思。爭取早日建立科學完善的菜單庫,為教師專業成長助力。
2.整合個人課題,為校級課題添磚加瓦
根據要求,個人課題的研究重點從擴大參與研究的數量轉向提升個人課題的質量,通過網絡管理、過程管理、多層次交流等途徑規范管理,促使個人課題研究常態化,提高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工作效率提升的貢獻率,推動課題與課堂相結合,課題與學生發展相結合。
因為我校是一所新建校,在校級課題這一塊還未開展。但是,本學年,本校教師個人課題和市級個人課題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有很大層次的提高,為接下來校級課題的開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教科研工作,“任重而道遠”。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根植于這塊沃土,不斷地去激發和喚醒教師研究和發展的欲望,使校本研修成為教師發展的最佳選擇。前路漫漫,路途中風光美景不勝,需要我們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一定會卓有成效。
第二篇
一、完善研修制度,強化制度的執行力
校本研修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教育環境的變化,教師的不斷發展而變化的,因此,我們本著“邊實踐,邊修改”的原則,對制度不斷完善,使制度真正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如“五認真”業檢查,原定一個月一次,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發現其實一學期兩次就足夠了,在第一個月結束時檢查一次,對教師中出現的優點及不足之處進行反饋,并給教師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在期末快結束時檢查一次,對教師一學期的作業情況作一個終結性的評價。這一改變既減輕了管理者的負擔,不用每個月忙于檢查,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但是,僅僅有一個完整的制度是遠遠不夠的,規范的制度離不開管理者實時地監督、跟進和長期有效地執行。
針對本學期初出現的校本研修檢查不及時,指導力度欠缺等問題,本學期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與之相配套的檢查制度:
資料上傳制度。在學期初,學校就根據網絡研修的內容設計了相應的檢查表格,并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暫時在申請中)上建立相應的文件夾,要求每位老師在規定時間內填好自查表,并上傳到相應的檢查目錄中。如第一周的網絡備課檢查,就要求老師們自查表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然后上傳至學校群內-校本研修-網絡備課-第一周文件夾內。
檢查制度。采取教師自查與全校教師檢查相結合。如備課檢查,就是在老師們填寫完自查表并上傳至學校群內后,由教研組長指定組內某位成員進行檢查,并對其進行檢查前培訓,每次檢查人員進行輪換。
二、結合我校現狀,切實落實計劃
全校16名專任教師中,35周歲以下的教師有16名,整體看來,以年輕教師居多。優勢與不足并存。
優勢方面:教師知識水準起點較高,思想觀念較新,思維定勢較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熱情高、干勁足,上進心和創新意識強。
不足方面:由于工作時間不長,缺乏教育的實踐鍛煉,經驗少,業務不成熟,教育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
根據我校現狀,我校目前工作中心仍舊放在教師培養方面,故設立以下教學目標:
1.深入落實青年教師發展班,根據計劃積極開展各項培養活動。
2.大力開展理論培訓工作,重點做好“菜單講座”和“校內講壇”的安排,為教師成長助力。
3.深入開展論文寫作指導工作,并根據不同專題開展1-2次相關培訓,為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反思、總結指明方向。
4.規范引領課題研究工作。邀請專家、同行等進行經驗傳授、撰寫指導,為教師的自我升華提供鋪墊。
三、分段深入學習,扎實教師基本功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
教科室帶領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定期組織各種培訓,充分利用“江蘇教師教育”等網絡資源,并為教師訂閱相關雜志,通過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注重新教師的培訓工作,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努力提高他們的課堂實踐能力。
本學期,還充分利用好區級“菜單”講座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點菜”,邀請專家給教師進行“菜單講座”,為更多的教師專業成長助力。
2.精心規劃、實施教研課(以全科為例)
我校繼續以學校規范建制為契機,以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南,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化全科教研,在教研上人人有話可說,人人有想法可談,提高教師常態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提高教師投入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和能力。借助“全科教研模式”,我校教研課全面開啟。
為此,我校16名專職教師人人上課,在16名老師中,有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王林校長,有剛工作不足幾月的新教師,有語數外老師,也有音體美老師,在教研上,人人發表建議,從不同視角看課程,教師專業發展也進步很快。
3.教科研能力提升,尋求持續的發展
正常開展論文寫作培訓評選、菜單培訓講座等各項教科研工作。
以各級論文評選活動為契機,就某一專題進行1-2次專題培訓活動,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加,認真充分準備,促進教科研能力的普遍提高。
因為未來科技城小學為一所新建學校,本學期部分老師還承接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從不會到略懂,每個人都獻言獻計,在討論中,思想得以碰撞,想法得以施展。
4.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教育的發展需要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并能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年度我校繼續對教師進行微課培訓,協同信息處對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進行相關技術培訓指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掌握技能,保證微課技術在課堂上的逐步滲透和使用。
5.個人課題的持續推進
根據要求,個人課題的研究重點從擴大參與研究的數量轉向提升個人課題的質量,通過網絡管理、過程管理、多層次交流等途徑規范管理,促使個人課題研究常態化,提高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工作效率提升的貢獻率,推動課題與課堂相結合,課題與學生發展相結合。為了規范引領課題研究相關工作,教科室邀請專家上級來對我校有這方面需求的老師給予指導,并安排有相關經驗的教師同事傳授自己的心得體會,讓老師們能做到心中有底,能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在打好基礎的鋪墊下為打造校級精品課題做準備。
未來科技城小學為一所新建學校,在校本研修方面,這學期做出了點嘗試,如“全科教研”、“青年教師發展依托區教研室和游府西街小學名師”、“人人爭做教研組與備課組長”等,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有些方面還是不足的。如“校本研修的延展性不足”,“青年教師培養的力度略顯不足”等,這些都是在下一學年急需改善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校本教研路上我們慎重而道遠。
下一篇:社工助理實踐心得感悟